在經歷了半年的協商後,中超版權合同期擬從5年增至10年,費用也從當初引發業內震動的「5年80億(人民幣,下同)」變成經過各方妥協後的「10年110億」。部分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經過協商取得共識是好事,但今後如何按照足球規律辦事更為重要。
版權費是一項職業聯賽主要的收入來源,也是衡量一項職業賽事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在過去一段時期,受到觀眾收視習慣、聯賽職業化程度不高等因素影響,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版權賣出了「白菜價」,與其商業價值嚴重背離,有的俱樂部找轉播還得倒貼錢,這也反過來嚴重制約中國足球健康發展。
隨2015年中國足球改革大幕的拉開,體奧動力當年以80億元的「天價」買下2016-2020年5個賽季中超版權,震驚了中國體育圈,被認為是中國足球甚至是中國體育職業化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得益於版權收益,2016賽季中超各俱樂部獲得分紅平均超過6000萬元,而2015賽季這一數字才不過1000多萬元。
雖然現有的分紅與當前中超俱樂部的投入相比還相差甚遠,但版權分紅對多數中小俱樂部而言都不是小數字。東部某中超俱樂部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和俱樂部一整年的運營開支相比,目前的版權分紅只佔到很小的一部分,對俱樂部影響並不大。但此次各方能較好地解決之前的分歧,擬達成新的合約,說明各方還是在努力促成聯賽和中國足球的平穩健康發展。
阿里體育首席運營官余星宇表示,中超轉播權體育圈非常關注,數字也許很直觀、有衝擊力,但沒有被市場廣泛論證的數字還不能說明本質問題。中國的體育媒體商業生態環境還不夠成熟,消費端的市場規模還很小,成長需要時間,大家應該有一個平穩的心態,中超媒體價值提升需要市場去驗證與驅動。
重新商談版權合同 情有可原
就像一部電影少了明星會影響票房一樣,2017賽季開始實施的限制外援、首發U23球員等新政可能會降低中超的觀賞性和競爭性,進而對轉播落地和版權分銷帶來一定影響。而且,近兩年體育版權市場的泡沫已被部分擠出,版權市場遇冷是不爭事實。在此情況下,版權方、管理者、各俱樂部重新商談版權合同也情有可原。
另一家中超俱樂部相關人士說:「過去中國足球有過教訓,因為不職業導致贊助商終止合同的事情也發生過。這次能取得這樣一個結果,無論對贊助商,對中國足協、俱樂部都算是好事,算是尊重市場的多贏。希望未來中超能穩定持續尊重足球規律的發展,只有這樣,中超這個中國最大的體育IP才能有更大的商業價值。」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