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推遲一年的東京奧運會定於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舉行,但這一改變絕非是改變奧運聖火在日本國立競技場點燃的時刻那般簡單。除各單項資格賽及各單項世錦賽須作出更改協調外,對運動員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隨東京奧運會舉辦時間塵埃落定 ,包括世界田聯、世界羽聯和國際泳聯在內的諸多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都相繼表態,或延期原定於明年舉行的重大賽事及重新制定各項奧運資格賽。
中國奧委會新聞發言人曾表示,中國奧運軍團已經在339個奧運會小項中獲得了161個小項資格,綜合往屆奧運會參賽情況和各項目競技實力,前期預計可獲得210個左右小項參賽資格,基本實現「該拿的資格都拿到」的目標。
與此同時,仍有不少運動員正在為站上奧運賽場付出努力。不可否認,他們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干擾。
以中國女足為例,球隊與韓國女足的兩場奧運附加賽,原定於3月舉行。後又幾經更改,推遲至6月。不過,即使附加賽舉辦時間仍存變數,球隊的備戰步伐卻並未因此放慢。4月2日,中國女足將在蘇州展開近一個月的集訓。此外,已命懸一線的中國男籃世界盃落選賽前景,則要隨之打上一個問號。
奧運周期改成「4+1」 添變數
奧運周期由4年延長至5年,如何應對並無前車之鑒,這將是中國團體待解的難題。中國乒協主席劉國梁在接受新華社訪問時曾坦言,奧運備戰是按照「四年一屆」的周期做的,目前「4+1」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有很多變數和未知的東西。
已退役的跳水奧運冠軍吳敏霞,日前在個人社交媒體深有感觸地說:「隨年齡增長,依然要在訓練中再多堅持一年,這份艱難只有運動員自己最清楚。」
尤其是對職業生涯步入暮年的老將而言,漫長職業生涯積累的傷病和倦怠,也並非咬緊牙關就能挺過。從昔日中國體壇領軍人、37歲的林丹,再到32歲的馬龍、31歲的蘇炳添......每個人都在和時間抗爭,在與自己的作戰中堅守。
如此變局之下,難保每個運動員都可以從容應對。在保持競技狀態的同時,或者心理波動更是成敗重要因素。 ■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