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助刺激票房 作用效果成疑
在一片爭議聲中,香港足球總會通過11月的新球季,每隊可增聘多1名曾參與國際足協排名前50名國家 / 地區所舉行之頂級聯賽,或曾代表該國家 / 地區上陣1場國際賽的「超級外援」,用意是想增加球賽叫座力,吸引球迷入場。但可笑的是,現時港超已有多位符合上述規定的「超級外援」,對提升票房卻未見有任何幫助。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黎永淦
為與亞洲足協賽事接軌,足總與港超球會近年已有共識,外援限額會逐步削減。然而,這次由香港飛馬提出的建議卻是反其道而行。足總職員昨日傍晚透過手機應用程式,以短訊通知傳媒,指「就早前由超聯球會於2020至2021年度,提出新增外援限額的建議,經董事會審視後,決定接納相關建議。每間參賽球會可以在球季中的任何一段時間,於參賽球員名單內包括不多於6名非本地(外籍)球員在其一隊之中。」
1人需達門檻 惟現不乏合資格外援
「於每場香港超級聯賽的比賽中任何時間,最多只可派出不多於4名的非本地(外籍)球員上陣(包括被裁判員以紅牌驅逐離場的球員)。除此之外,每間參賽球會將容許派出額外一名指定非本地(外籍)球員上陣,而該名指定非本地(外籍)球員必須符合下列其中一項條件:曾參與國際足協排名首50名內(以2020年6月11日版本為準)的國家所舉行之頂級聯賽最少一季,或曾代表該國家/地區代表隊上陣一場國際賽事。」
知名球星如科蘭、畢特、基士文及岡野雅行等,近年都曾在香港球壇泛起漣漪,但更多的卻是施素高、歷格斯及井川祐輔這些失敗例子。根據國際足協6月份的世界排名,現時港超已有不少外援具備「超級外援」資格。據悉現存的6支港超球會,東方龍獅、理文及愉園都反對今次建議,惟卻被指為「少數派」而不得要領。其中理文及愉園都已明確表示,為免扼殺本地球員生存空間,他們均無意使用這個「超級外援」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