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足協新政出台後,在內地足壇引起了熱議,對於新政褒貶不一。從遏制中國「金元足球」的角度出發,這次新政無疑給「虛火」的中超聯賽潑了一桶冷水;從職業聯賽本身的屬性和未來發展來看,通過行政手段直接干預聯賽也招致不少非議。
行政手段干預聯賽有先例
足球聯賽是市場經濟作用的產品,通過行政手段來干預職業足球聯賽在世界範圍內十分罕見。然而,考慮到健康、規範的中超聯賽市場還未建成,在聯賽規程、青訓發展等方面還存在很大缺口,如果任由「金元足球」無節制地發展,最終受害的將是中國足球。近些年,中超聯賽的紅火程度堪稱歐洲五大聯賽外的世界第六大聯賽,中超球隊多次在亞洲聯賽冠軍杯和世界冠軍球會杯中取得優異成績,但中國足球的整體水平反而下滑明顯。國足已經16年無緣世界杯決賽周,甚至連進入亞洲杯8強都十分艱難。事實上,中國足協近些年曾出台多項政策引導中超聯賽的健康發展,之前頒布的「U23政策」旨在提高各隊對於23歲以下球員的使用率,因此通過行政手段干預中超聯賽並非沒有先例。
對足協新政的另一大質疑,在於其監管的困難性。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雖然足協對於球員實施「工資帽」,但難以避免球員的各種「灰色收入」,即球會私下給球員額外的獎金,或者某些球會通過隱藏帳目來躲避足協的審查,因此中國足協要想保證新政的實施,就必須建立有效的監管體系,否則新政將會是空中樓閣。
至於本次足協新政的成效如何,或許我們應當以5年、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周期,來檢驗該新政給中國足球帶來的長遠影響。中國足球近20年來徘徊不前的一大原因,在於始終未能找準足球運動的發展規律。政策朝令夕改、教練頻繁更換、球隊的打法定位模糊不清,中國足球始終處於震盪搖擺之中,缺乏系統、長遠的規劃。一個國家足球項目的提升和進步,需要至少20年點點滴滴、扎扎實實的努力,因此任何一項政策的頒布都需要謹小慎微,政策的實施效果也需要從長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