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盃攻略:拒當失敗者回國 比英爭季鬥「大」
來到足球最高舞台,32支球隊當中,絕大部份都是為着大力神盃而來,所以說甚麼「雖敗猶榮」,其實是「世盃的偽術」,因為輸家早已有辱無榮,只能看着得勝者揚長而去,繼續為國爭光。最慘的,當然是四強落敗一方,就差一步,卻與冠軍無緣,還未收拾心情,卻又要踢季軍戰,難怪當年「敢帥」雲高爾有此一句:「世界盃只有一個獎有價值,就是冠軍,十年前我已這樣說,季軍戰根本沒有意義。當你整個比賽都打得好極了,卻有機會因為連輸兩場,以失敗者姿態返國。」
的確如此,世盃64場比賽入面,就只有季軍戰的一場,是雞肋中的雞肋;不似奧運的銅牌,足球連第二名都無人記得,何況是第三?可惜為了球迷,由1934年開始,卻也不得不進行。問你一句,對上幾屆,有誰記得誰是季軍?諷刺的是,雲高爾在上屆世盃說完以上一番話,仍然不忘祖國,帶領荷蘭以3:0重創東道主巴西。可憐五屆冠軍,主場先是四強輸給德國1:7,然後再吞三蛋,兩場共失10球,要是生於哥倫比亞,可能整支球隊都有性命危險,也證明雲高爾的說話,不無道理。
講兩場四強對落敗一方的「傷害」來說,應該是英格蘭一方受創更深。一來英國傳媒在賽前終於忍不住「吹奏」,把英軍捧成大有機會如66年般再贏冠軍,但我們深知,英軍大概只有體力較優,以及在死球上能克制高空戰不甚出色的對手,其他層面,尚差得遠;而且英軍主力比較年輕,經驗不足,心情很難在短時間內恢復過來。
在體力方面,英軍也蝕底。一來比對手比利時少休一天,鬥克羅地亞又要打足120分鐘;如果季軍戰輪換,那英軍後備的質素,當然不及「歐洲紅魔」;大概只有法國和德國,才能與比利時相提並論。今場預計巴舒亞伊、贊奴沙、杜根夏薩特和米洛列特都有機會上陣,至於上場停賽的梅尼亞亦有機會落場;至於英軍,上仗勇戰受傷的捷比亞肯定收起,出醜的史東斯和基爾獲加也一樣,前線的連格和史達寧也可能先列後備,那考慮退出國家隊的加利卡希爾,與利物浦小將阿歷山大阿諾特、羅夫度斯卓克及韋碧克等都有望上陣。雖然質素不及,但可望帶來活力,與分組賽碰頭時鬥輸不同,上演精采的對攻戰。
若由1982年的西班牙世盃起,即至少有24支球隊參加,這九屆季軍戰都不乏入球,最多一屆為86年法國大炒比利時4:2,九屆平均入球達4.2球,以馬會中位數[2.5球]來計,全部開「大」。所以難怪賭波客一到此刻,也總是脫口而出:「季軍戰必大!」今次馬會的「大細」盤,[2.5球]只得1.54倍,[2.5/3球]是1.67倍,[3.5球]則為2.45倍;跳過了[3/3.5球],令投注增加了風險,因為近九屆有三分一是剛好開「3球」,所以買[2.5/3球]會更合理。
對比英兩軍來說,季軍也有意義,因為之前出賽都鎩羽而歸,英軍在90年不敵意大利,而比利時則是86年負法國,若果贏得第三名,更是比利時世盃史上最佳成績,甚至更勝當年古利文斯和史斯富的一隊。英國國內傳媒更加勸修夫基不要輪換,要以A-team來爭季軍,如此一來才可證明英軍真的有勝利意志,抬起頭回到英國。
今仗也是金靴爭奪戰,由入了六球的哈利卡尼決戰四球在手的盧卡古,這兩位前鋒除非有傷,否則肯定會再正選落場,也有望令觀眾欣賞到更多入球。以戰意、實力及體力而論,比利時會是更佳選擇,少讓平/半不過份,不過「大」是更佳選擇,希望屆時可以讓香港英迷有場精采的季軍戰,作為法國鬥克羅地亞的終極決賽熱身。